
10月15日,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法院、重庆理工大学、南川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联合签订《运用标准化模拟法庭协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三方将探索“司法+高校+实践基地”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打造集“剧本创作、实践教学、法治宣传、理论研究”于一体的高水平法治教育实践平台,协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走深走实。
\n
签约仪式由南川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新主持。南川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桂华,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党委书记符旭涛、副院长娄必县,惠农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忠源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共同见证这一创新合作模式的落地。
\n根据协议,三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在四大领域重点发力:课程开发系统化,构建必修课程体系。组建由法官、高校教师、基地教员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充分挖掘司法案例资源和高校学术优势,设计开发“模拟庭审”标准化课程,并配套《教学大纲》及实用手册,作为必修环节,纳入每一批来基地参训学生的实践课程体系;剧本创作精品化,紧扣青少年成长议题,组建“模拟法庭剧本研发团队”,聚焦防校园欺凌、防性侵、防网络沉溺、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研发一系列与各学龄段青少年认知水平相适应的规范化、精品化剧本;示范活动常态化,线上线下同步辐射,依托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的学术资源,定期在基地开展示范性实操演练,对优质庭审内容进行视频化制作并线上推送,将法治教育成果辐射至更多青少年群体;师资赋能专业化,夯实持续发展根基,针对实践基地教员举办“师资专项培训班”,法官与高校教师联合授课,系统讲解实体法与程序法知识,深入培训案例教学、角色指导等专项技巧,全方位提升实践基地师资的法治教学水平与课程驾驭能力。
\n据介绍,南川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开展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的专业平台,每年到基地参加综合实践的学生达2万余人。2023年,南川区人民法院在基地建成的全市首个“标准化模拟法庭”,更是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搭建了“沉浸式、场景化”的优质载体。马忠源在致辞中表示,基地坚信通过与法院、高校的紧密协作,能够将优质的司法资源、学术资源引入实践教育一线,推动法治教育成果惠及更多青少年,合力把“标准化模拟法庭”打造成全市乃至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特色品牌”与亮丽名片。
\n高校智慧与学术力量的注入,是此次合作的关键一环。符旭涛表示,此次合作是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响应国家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号召的具体行动,也是对标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学院将充分发挥“理工为基、法管融合”的办学特色与法学学科优势,推动合作向疑难案件研讨、课程系统共建、党建联动等多维度纵深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合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人才保障。
\n当日,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将“标准化模拟法庭”正式授牌为实习实践基地。
\n重庆法治报记者 朱颂扬 饶果 通讯员 马晓蓉 肖雨霜
\n原标题:南川区法院联合重庆理工大学探索“司法+高校+基地”育人新模式 打造高水平法治教育实践平台
配资实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