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堆旁,督察组成员翻过土坡,摄像机镜头瞬间被煤灰覆盖——这不是灾难片场景,而是2025年2月乌海市恒实能源公司的日常作业现场。当中央环保督察组亮出暗访证据,这个曾宣称创造"乌海蓝"奇迹的资源型城市,被扒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一、环保成绩单上的“吊车尾”
翻开内蒙古空气质量成绩单,乌海市承包了倒数的位置:PM10、PM2.5浓度连续三年在12个盟市垫底,2024年乌达区、海南区、海勃湾区更是包揽全区103个旗县倒数前三中的两个席位。好家伙,这哪是"乌海蓝",分明是"煤渣灰"!
焦化厂烟囱昼夜不停地吐着黑烟,露天煤矿的运输车开过就扬起沙尘暴。当地居民老张在抖音吐槽:“晾衣服得掐着点,上午收进来是灰的,下午收进来就是黑的!”督察组随机检测华信煤焦化公司,发现焦炉荒煤气直接外排,厂区地面积着半指厚的煤粉。这家企业两年被罚20次,却仍在顶风作案,环保处罚单都快攒成扑克牌了。
二、产业升级的“龟速表演”
2020年自治区就下达死命令:焦化项目必须产能置换,5.5米焦炉2023年底前完成环保改造。可直到2025年6月督察组到场,西来峰公司200万吨干熄焦项目还没开工,鑫华凯焱城煤焦化才刚挖地基。1030万吨焦化产能的改造任务集体躺平,比蜗牛爬得还慢!
更魔幻的是君正化工的操作。这家企业硬是绕过审批,强行上马300万吨焦化项目,拿着96万吨的产能指标,干出200万吨违规产能。有网友神点评:“这操作好比拿着C1驾照开挂车,交管所眼皮底下玩漂移。”
三、整改风暴中的“救火秀”
通报发布当天,市委大院炸开了锅。书记周金星冲进海勃湾区焦化厂,市长崔景英直奔乌达区煤渣山,副书记李昂扑向海南区改造滞后的车间,三位领导上演“火线督战”的紧急剧情。但翻看2023年整改方案,白纸黑字写着“2025年优良天数达84.1%”——现在的数据连及格线都够不着。
矿区工人老李看得明白:“每次通报就来扫洒水,检查组走了照旧扬尘。环保设备?那都是应付检查的摆设!”这种“运动式整改”就像给肺癌患者喷口腔清新剂,治标不治本。
四、数据造假的“黑色幽默”
当淄博机动车检测机构用作弊器篡改尾气数据时,乌海的焦化厂也在玩数字游戏。广纳公司地面除尘站去年二氧化硫超标排放800小时,相当于连续34天放毒。有业内人私下透露:“在线监测数据连着办公室电脑,鼠标点几下就达标了。”
这种造假产业链早不是秘密。环保工程师小王在知乎爆料:“某企业买通第三方检测,采样时把探头插进矿泉水瓶。”当监管变成猫鼠游戏,再严的标准都成了墙上的装饰画。
煤矸石堆在阳光下闪着诡异的蓝光,干熄焦塔的冷却管道反射出刺眼的白——这是乌海市特有的“工业彩虹”。当督察组的无人机掠过厂区,某焦化厂突然打开降尘喷雾,瞬间制造出人造白云的奇观。
环保整改的剧本总在上演相同桥段:通报、检讨、突击、反弹。君正化工违规扩建的焦炉还在冒烟,西来峰公司的改造工地仍长满荒草。当“乌海蓝”从宣传口号变成黑色幽默,我们不得不问:蓝天保卫战打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总有人觉得环保是软指标?
#热问计划#
配资实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