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69年年末,正当北京城的百姓们都欢天喜地迎新春的时候,天安门城楼突然被层层叠叠的高苇席围了起来,似乎在秘密施展着什么大行动。
等到1970年,天安门外围的苇席被拆除,人们才惊觉:
天安门城楼比以前更富丽堂皇、森严肃穆了,感觉好像“更新更高了”!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原本的天安门确实已经不存在了,我们今天再看到的天安门,就是这一年的“仿古产物”。
天安门的历史变迁
天安门的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在国人眼里,它是信仰和理想的根源地,有多少人的毕生梦想之一,是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一次升国旗?
在世界看来,它是中国的地标性建筑,是研究中华历史文化的起源地。
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也就是朱棣在位期间,当时又称承天门,承天门原本是南京都城的一道门。
众所周知,朱棣的皇位来路不正,他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
刚开始在南京登基,称永乐大帝,不久后将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承天门也一道“复刻”了过去。
至于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史书上有很多解释。
通说是北方鞑靼部落作乱,有进攻辽东的趋势,朱棣奉行“天子守国门”,便迁都北上,亲自坐镇,以阻挡蒙古军的入侵,强化北方的军事力量。
再就是朱棣登基前,曾镇守北京二十多年,早已经适应了当地的饮食气候,自然更愿意在北京生活。
朱棣的迁都之举,导致整个皇城都被迫转移。
自永乐四年开始,北京城就大兴土木,以南京旧故宫为蓝本,重新修建了新的紫禁城。
承天门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说是“承天启运,受命于天”,听起来多少有点“欲盖弥彰”的味道。
承天门的叫法,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末期。
闯王李自成造反,成了紫禁城新的“主人”,后不敌吴三桂的大军,仓皇弃城逃跑,跑之前还放火烧了紫禁城。
据《李朝实录》记载,那把火致使“宫殿悉数烧毁……烧屋之燕,蔽天而飞。”
足可见火势之惨烈,紫禁城受损严重,承天门也没逃过一劫。
后来清军入关,重新占据紫禁城,也只能在建筑“废墟”上将就着居住和办理朝政。
直到顺治二年(1645年),当时正值元旦,按规矩皇帝需要在皇极殿接受朝臣使者的祝贺。
但当时的宫殿损坏严重,朝贺是在帷幄下进行的,那场面实在寒碜的令人心酸,所以重修紫禁城势在必得,刻不容缓。
到顺治八年,建造工程陆续竣工,原本的承天门也得到了重建,并改名为天安门,意为:
受命于天,安邦治国。
和朱棣的“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相比,天安门同样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愿望,在肯定自家江山的大义名分后,又多了“和安天下”的政治理念。
这种统一多民族的理念一直顺延到了今天,可见“天安门”之名实至名归。
天安门的满目疮痍
其实早在永乐年间,承天门就意外遭受过雷击,导致城门焚毁,经过很大一番功夫才修复完好。
似乎也就是这场雷击之后,承天门就不断遭遇损毁、修复、再损毁、再修复的过程,即使改名为天安门后依旧是“命运多舛”。
自清朝后期开始,和风雨飘摇的国家一样,天安门再没了安宁。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天安门遭到了列强的炮轰。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人的铁骑踏进了北京城,盘旋占据了天安门。
同年十二月份的时候,南京城也惨遭沦陷,可在东洋马腿的威逼之下,天安门广场被迫挂上了“庆祝南京沦陷”的庆祝标语。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但解放战争一触即发。
天安门广场升起了蒋介石的大相片,国内依旧是民不聊生,学生抗议的声音一直盘旋在天安门广场之上……
战争炮火、革命运动、年代风霜,都在侵蚀和瓦解着天安门的“健康”。
动乱的数十年里,天安门广场成了“弃婴”。
虽说来来往往停驻的人很多,却没得到一场整治和修理,以至于荒草丛生、垃圾成堆,对面的金水河常年淤塞,河水发黑发臭。
其他人或许不知,但生活在北京城下的百姓们都清楚,即使天安门看似依旧巍峨屹立,内部却早已经腐烂不堪、岌岌可危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在那个举国欢庆、万众瞩目的日子里,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广场,发表了新中国下第一次长篇讲话。
那个场面被全国乃至全世界所铭记,天安门也成了国家的象征,一道被载入史册。
今天的我们根据旧影像、文字、报道,可以想象到那一天的场面,似乎天安门广场前所未有的光鲜高大,看不出任何腐朽破旧的痕迹。
事实上,当时的天安门广场已经经历过一次大型整治清理工作了!
1949年1月,北京解放,在政府的组织下,北京城的老百姓们每天自发赶去天安门广场义务劳动,清扫垃圾、拔草除虫、疏通河道、整治绿化……
在他们的努力下,天安门广场恢复了久违的干净与整洁。
等到开国大典的通知下达后,各部门更是牟足了精神,对天安门、中华门和东西三座门都进行了修缮,进一步清洁粉刷,还另外搭建了临时观礼台和厕所。
时间紧任务重,所有部门和工人众志成城、紧锣密鼓的开展工作,这才确保开国大典当天,天安门广场得以用崭新而自信的态度面对世界人民的“注目”。
当初清军入关,刚刚占据明皇宫的时候,一切都处于废墟之上;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情景比当年更坏,却硬是在废墟中“开出了花”,虽是满目疮痍,却仍窥得春天。
天安门的整改和重建
从1950年开始,有关天安门的整改工作就一直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
中央领导人们深知天安门的重要性,所以整改工作一直没敢大刀阔斧的开展,而是各种修修补补、增增减减,没有动其根基。
但这样注定是治标不治本的,时间久了,各种问题也就接踵而来。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了7.2级的大地震,波及了临近的北京地区。
天安门城楼屋脊处的木头本就糟朽,地震过后,导致城楼内部严重变形。
工作人员试过用铁箍、钢材等手段加固城楼,不仅没能改善建筑倾颓的问题,还加重了城楼的负担,单是用来加固的材料就比建筑本身还要重。
眼瞅着城楼就要有坍塌的风险,以往的修整已经不行了,重建工作不得不提上日程。
为了确保天安门城楼的正常使用,保护周围建筑和百姓的安全,中央领导人经过一番详尽的探讨后,决定拆除原本的天安门,在原址上一比一复刻出一座新的天安门城楼。
于是1969年年关将近的时候,一大批建筑工人突然出现了。
他们用钢管搭建棚架,再围上苇席,仅用八天的时间就搭出了一个人造天棚,将天安门城楼牢牢围住,杜绝一切外人围观进入。
百姓们自然听从政府号召,但心里却忍不住犯嘀咕,好奇究竟在整什么大动作?
起初每一个参与重修工作的人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有人提议将项目承包给国外的建筑公司,却遭到了周总理的反对。
在周总理看来,天安门本就是中国人建的,之前的工人可以做到,新中国的工人们只会做得更好,断然不能崇洋媚外。
外国人再厉害,也不如中国人更懂中国建筑。
最后拍板,重建天安门的任务就交给政治可靠、经验丰富的北京第五建筑队。
所有参加重建的工作人员都严格把守秘密,故而新天安门问世之前,没有多余的人知道苇席后面的事情。
北京第五建筑队也确实没有辜负中央的信任,从拆除到绘制图纸,再到重建,每一步都完成的相当出色。
这期间他们碰到过各种各样的难题,最后都一一化解了。
1970年3月,周总理赶到施工现场视察,此时整座城楼已经焕然一新。
等到五一劳动节的时候,围在天安门外的苇席被撤去,庆典如期举行,毛主席一如既往的发表讲话和祝福。
在场的群众突然注意到,天安门城楼好像“变高了”!
新城楼是在原址的基础上等比例建造的,但因为旧天安门年久失修,导致地基下沉、屋脊塌陷,高度有所减损。
新城楼修平了原本的地基,又增加了屋面坡度,所以最后成果显示,比原本的旧城楼高出了八十多厘米,可不就是“长高了”。
面对天安门的重修,国人并没有反对和抵触,反倒更加佩服国家领导人的决断力和执行力。
此等浩大而繁重的工程,竟然只用了一百多天就完成了,非大国不可为之,民族自豪感越发浓厚。
此后,天安门的维修工作越发普遍寻常。
1984年,相关部门对城楼的所有电路进行检测,在顶部安装了避雷器;
1991年,为了迎接党的十四大,先后在城楼安装了238组立面泛光照明设备和14道光芒四射灯,原本的旧式宫城增添了更多现代科技的魅力;
199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之际,工作人员对天安门城楼的墙柱进行了重新粉刷,更换了壁画和窗饰,就连之前廊下的大红灯笼都换了新的……
到今天,维修天安门已经成了一项专门的工作,有特定的人负责从事,老百姓们早就以为常了。
但是也有异样的声音传出,有人认为文物一旦重修就失去了原本的面貌。
正如天安门重建后,就已经不再是真正的古建筑了,甚至给其打上了“假”的烙印。
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并没有错,但又有失偏颇。
其实根据不规则统计,我国目前现存的古城、古建筑,大多都是经过翻新和重修的,真正符合标准的古建筑少之又少。
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以天安门为例,它最早的时候是承天门,在明朝时期就遭遇过雷击重修,到了清朝时期更是大修特修,连名字都改了。
如果按照“修改了就不再是原建筑”的定义来看,天安门早就不存在了。
真正衡量天安门的真假标准,要从建筑的内核出发,从明朝到新中国,天安门的时空连续性并没有间断,核心功能也没有改变。
古人提起它是封建皇权的体现,今人提起它是自由民主的体现,赋予的意义变了,政治象征和地位却是一脉相承的。
结语
所以,要想讲天安门,就不能只是讲天安门。
那是“一夜春风来,万朵白花开”,是“天惊一声雷,地倾绝其维”,是“烈士碑前人如潮,缕缕哀思化怒涛”……
天安门的地理位置没有变,赋予的政治地位也没有变。
即便褪去了古建筑的色彩,它依旧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祖国的象征,这一点和当年没有区别。
天安门历经了六百余年,始终坐落在同一片华夏大地上,凝视着王朝变迁,守护着家国安宁。
如今更是在新一代人的治理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无关真假,纵使时光流转,建筑却是永恒的!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配资实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