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北京大学校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块赫赫有名的“大学堂”楷书门匾,旁边金字写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不仅是北大的校训,更是百年来无数学子心中不灭的信念。此次展览以“百年北大”为主题,通过600余个图文版、120余件实物,以及近20个多媒体展项,生动展现了北大自1898年至1998年的历史进程。
展览的第一件展品,是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学生范熙壬1902年入学考试的复试试卷。这份试卷以“张居正与俾斯麦优劣论”为题,考察的是国家治理的智慧。试卷不仅反映了当时学生的思维深度,也展示了北大在教育理念上的开放性与国际视野。余浚馆长提到,这份试卷用“馆阁体”书写,卷面工整,体现了北大学子的严谨与求实精神。
从这份试卷中,我们可以窥见北京大学的办学精神——“思想自由,兼容并包”。1916年,蔡元培担任校长时,提出了这一办学方针,并在其任期内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北大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更成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民主思想,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抗日战争期间,北大与清华、南开三校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为中国的抗战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北大在“两弹一星”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推动了国家科技进步。
进入新时代,北大提出到2048年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主流学科全面位于世界一流前列,继续引领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余浚认为,北大的精神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伴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每当新学期开始,参观校史馆已成为北大新生的“特殊一课”。作为志愿讲解员,2023级博士生高子妍深感责任重大。她认为,讲解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传承北大精神与红色基因的使命。
在校史馆前,矗立着雕塑《熔铸》,象征着北大百年精神的凝聚与新时代的辉煌。正如这座雕塑所传递的,北大的精神将继续在一代代学子中延续,照亮未来的道路。
配资实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